加快擴張!3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創近一年新高
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先行指標——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最新走勢再度釋放經濟向好信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5%,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創近一年新高。這也是開年以來,這一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上行并保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
“3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在擴張區間內繼續小幅回升,表明經濟回升苗頭更為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當日同時發布的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走勢進一步印證了專家的判斷。數據顯示,二者分別為50.8%和51.4%,比上月上升0.4和0.3個百分點。
“3月份,三大指數均在擴張區間內繼續上行,我國經濟總體保持擴張。”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
從中國制造業PMI的分項指數來看,3月份,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較上月上升,升幅在0.1至0.7個百分點之間;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較上月有所下降,降幅在0.3至2個百分點之間。
具體到制造業供需兩端,3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6%和51.8%,比上月上升0.1和0.7個百分點,擴張均有所加快。
“3月份,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加上政策驅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市場需求加快釋放,制造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繼續上升,連續兩個月運行在51%以上。”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說。
“新訂單指數回升,表明我國擴大內需多項政策的綜合成效進一步顯現。”張立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制造業內需向好的同時,外需也在改善。3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同樣連續兩個月上行。
專家認為,制造業需求回升,帶動企業生產意愿回升,這是3月份生產指數回升的主要原因。“3月份,生產指數連續2個月運行在52%以上。”文韜注意到。
分行業來看,3月份,在“兩新”“兩重”政策帶動下,新動能較為集中的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PMI分別較上月上升1.2和1.4個百分點,至52.0%和52.3%,均在擴張區間內進一步上行;與民生相關性較強的消費品行業PMI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至50.0%,景氣水平連續兩個月回升;高耗能行業PMI則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至49.3%。這也側面反映了,在綠色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產業結構正在優化。
從制造業企業層面來看,3月份,大型企業PMI雖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在51%以上;中、小型企業PMI雖仍低于50%的臨界點,但均較上月有明顯回升,均已接近擴張區間。
此外,3月份,我國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9.8%和47.9%,比上月下降1.0和0.6個百分點。
趙慶河認為,3月份制造業市場價格回落,受到了近期原油、鐵礦石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
在一些受訪專家看來,3月份,制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的降幅大于出廠價格指數的降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企業節省成本。
“但也要看到,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以及采購量指數的回落,表明供大于求的問題仍然存在。”張立群表示,綜合看,受政策推動,3月份我國經濟呈現回升態勢,但回升基礎還不穩固。下一步,要持續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特別要顯著加強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關鍵作用,盡快改變市場引導的需求不足趨勢。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平穩起步,GDP增速大概率保持在5.0%以上。”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但后續宏觀政策還需與各種不確定因素搶時間,緊抓快干、靠前發力。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工作已作出系統部署。3月份以來,各領域都在加緊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穩增長、助企紓困政策持續加力。
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有關舉措;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助力其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系列利好政策陸續公布及出臺,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提振市場信心。
文韜預計,在各項政策支持下,二季度,我國制造業將繼續穩定向好運行,宏觀經濟有望保持“量的穩定增長”和“質的較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