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1-2月鋼鐵板材出口環比小幅下降 年內或將遇阻
一、前言
根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5年1-2月我國熱系板材共出口1091萬噸,環比降9.06%,同比1.57%。總體來看,我國熱系板材自去年開始出口量持續處于高位,四季度更是連破單月出口量新高,在內需弱勢的情況下,2025年能否再次扛起大旗,接下來筆者將通過海內外市場需求、中國產品全球競爭力以及全球貿易政策等方面進行剖析。
二、鋼鐵板材分品種進出口情況
1. 熱軋板卷
?
從熱軋板卷進出口情況來看,2025年1-2月我國共出口熱卷348.6萬噸,環比降8.58%,同比降24.28%;共進口18.03萬噸,環比降1.48%;同比降10.27%。從數據來看,我國今年年初熱卷進出口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近期海外反傾銷政策頻出,對我國鋼材出口有一定程度抑制。
2.中厚板
?
從中厚板進出口情況來看,2025年1-2月我國共出口中板155.77萬噸,環比降16.86%,同比增12.07%;共進口17.48萬噸,環比降16.59%;同比降22.18%。中厚板進出口情況較熱卷稍好,主要原因由于中板實際需求較好,且韌性較足,即使進口成本增加,海外買家進口量沒有出現明顯降低。
三、目前我國鋼材出口面臨哪些挑戰
1. 國際貿易摩擦加劇?
2024年開始,海外對我國反傾銷調查頻發,2024年我國鋼材出口遭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41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案件占比高達85%以上,主要涉及歐美、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例如,美國、歐盟對我國汽車用鋼加征關稅,越南、韓國針對我國熱系板材反傾銷關稅等一系列措施。
2.出口市場集中度過高
我國鋼材出口主要集中于亞洲地區(占比60%-70%),其中東南亞占30%。過于集中的市場導致價格競爭激烈,企業利潤被壓縮,盡管中東、非洲、美洲等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長較快(如印度、巴西需求增速達5%-8%),但我國對這些區域的出口占比仍較低,未能有效分散風險。
3.全球供需格局變化
全球鋼鐵產能明顯過剩,2025年全球鐵礦石供應寬松(產量預計超26億噸),原料價格走低(鐵礦石均價或跌至95美元/噸),但成品材需求疲軟導致國際鋼價承壓,削弱我國出口價格優勢。同時,部分國家通過本地化生產替代進口(如東南亞國家擴大自建鋼廠),我國需從單純出口轉向“產能出海”,但全球化布局仍處于初級階段。
4. 海內外價差
?
從海內外價差情況來看,熱卷海內外價差在50-70美元/噸左右時,中國產品價格競爭力在全球市場較大,這也可以側面證實為何我國鋼材出口自2023年開始增量,2024年總出口量突破一億噸。由于近期海外對我國貿易保護措施頻發以及部分地區出口緊縮等影響,導致海外買家進口成本提升15%-20%左右,導致近期我國鋼材出口遇阻,詢單量也進一步縮減。
四、2025年我國鋼材出口情況預測
2024年我國鋼材出口量達1.11億噸,同比增長22.7%。但受貿易摩擦加劇、海外需求疲軟及高基數影響,盡管近期仍有價格優勢以及海外需求缺口支撐,但2025年出口量或將收到一定阻礙,預計回落至8000萬-1億噸區間,同比由升轉降。
五、總結
2025年我國鋼材出口面臨多重壓力,預計增速將明顯放緩。據海關數據,1-2月熱系板材出口1091萬噸,環比降9.06%,其中熱軋板卷出口量同比驟降24.28%,中厚板雖同比增12.07%但環比亦降16.86%,反映海外反傾銷政策對出口的抑制作用凸顯。當前主要挑戰包括:一是國際貿易摩擦加劇,2024年遭遇18個國家和地區的41起貿易救濟調查,歐美對汽車鋼加稅、東南亞對熱系板材反傾銷等措施頻出;二是出口市場過度集中于亞洲(占60%-70%),在東南亞價格戰激烈的背景下,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不足;三是全球鋼鐵產能過剩與鐵礦石價格下行(預計2025年跌至95美元/噸)擠壓利潤空間,疊加東南亞本地化生產替代進口趨勢;四是貿易壁壘導致海外進口成本上升15%-20%,削弱我國50-70美元/噸的價差優勢。盡管2024年出口量達1.11億噸創歷史新高,但預計2025年將回落至8000萬-1億噸區間,同比由增轉降,亟需通過"產能出海"戰略以及間接出口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以突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