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個月財政支出靠前發力,民生類支出占比提升
財政部24日公布2025年1至2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1至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856億元,同比下降1.6%;同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96億元,同比增長3.4%。
專家分析,在財政收入高基數的背景下,今年前2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仍同比增長3.4%,反映更加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特征。從支出節奏看,1至2月財政支出進度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投向民生領域的支出占比提升。
1至2月稅收收入數據受春節錯位擾動
數據顯示,1至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856億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國稅收收入36349億元,同比下降3.9%;非稅收入7507億元,同比增長1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499億元,同比下降5.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4357億元,同比增長2%。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認為,1至2月稅收收入增長較弱,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一是1至2月PPI偏低,對企業盈利形成約束;二是1至2月存在春節錯位效應;三是部分地區或許存在稅收提前入庫的情況。
“由于今年1至2月財政收支數據主要反映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情況,因此在所有經濟數據中,稅收收入數據相對易受到春節錯位影響。”吳棋瀅表示,2025年春節相對靠前,與2024年形成錯位。
從主要稅收收入項目情況看,1至2月,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1%;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0.3%;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10.4%;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6.7%;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同比下降21.7%,房產稅同比增長9.8%;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比增長5.3%,土地增值稅同比下降22.1%,耕地占用稅同比下降4%。
“受到春節錯位影響最大的稅種或是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吳棋瀅分析稱,春節靠前帶來年終獎金發放前置、企業停工前置,故1至2月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6.7%、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10.4%,更客觀的情況需進一步平滑3月數據來看。
展望二季度,吳棋瀅表示,今年前兩個月財政收入端仍呈現出承壓特征,這與春節錯位等因素有一定關系,但需要重點關注后續供需兩側發力舉措,尤其是推動供給側優化價格中樞的線索。
財政部在《2024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財政政策展望”部分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財政部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財政科學管理,防范化解風險,嚴肅財經紀律,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保障。
1至2月民生類支出占比提升
數據顯示,1至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96億元,同比增長3.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5242億元,同比增長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854億元,同比增長2.7%。
從主要支出科目情況來看,1至2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6.7%;教育支出同比增長7.7%;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10.6%。整體看,1至2月社保就業、教育、衛生健康等民生支出合計占比約43.1%,同比增長5.4%,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相契合。
財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從財政支出投向占比來看,1至2月教育、社保就業等民生類支出占比顯著抬升,而財政支出投向基建領域的占比有所回落。
吳棋瀅表示,1至2月,財政支出增速在收入約束、高基數的背景下,仍同比增長3.4%,反映了更加積極財政的特征。
“財政支出進度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為近年來次高水平。”吳棋瀅認為,這與開年來顯著高增的國債發行規模有關。
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普通國債凈融資規模為871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55%。從財政節奏來看,政府債融資前置特征明顯,主要為普通國債、化債類地方債。
“一季度國債發行前置或主要為二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讓路。若二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能夠基本發行完畢,并疊加項目類專項債斜率抬升,疊加‘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則地方政府投資對于經濟的支撐彈性將逐漸上升。”吳棋瀅表示。
數據還顯示,1至2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381億元,同比下降10.7%;同期,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358億元,同比增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