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迷霧“吞噬”央行超級周,特朗普手攥全球利率錨點?
自從1月再度入主白宮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顛覆了全球貿易和二戰后國際安全的共識。而與此同時,他也在擾亂著全球中央銀行體系的正常運轉。
本周可以說是特朗普2.0上任迄今最為受到矚目的一個央行超級周——美國、日本、英國、瑞士、瑞典和巴西等全球十余家都公布了利率決議。而最終的結果顯示,全球各地的貨幣政策制定者或多或少都被白宮政策的曲折變化打亂節奏,不少處于寬松周期的央行都因關稅引發的通脹焦慮,而削弱了對進一步降息的預期。
麥格理集團策略師Thierry Wizman表示,央行行長們已不再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前臺代言人或節奏掌控者”,反而淪為了“追隨者——將主動權拱手讓于了聯邦立法機構、行政官邸和外交大廳”。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周三在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的同時,就強調了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鮑威爾表示,很難分析通脹在多大程度上由關稅推動,但美聯儲會試圖弄清楚這一點:“顯然其中一部分,很大一部分來自關稅”。
鮑威爾認為,現在就判斷是否能忽略與關稅相關的通脹打擊還為時過早。
英國央行隨后在周四也放棄了降息傾向,瑞典央行則直接宣布其寬松周期已經結束——理由是國際背景的復雜性。
(G10央行當前利率和一年前對比)
而盡管歐洲央行本月早些時候已經降過息,但交易員們本周也已經減少了對其進一步行動的押注,現在預計歐洲央行下月連續降息的概率收窄至了五五開。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Klaas Knot表示,很難說利率會走向何方。他指出,由于關稅和報復性反制措施、以及整個歐盟基礎設施和國防開支的增加,很難預測接下來歐元區通脹會是上升還是下降。
關稅同時也給日本、印尼等亞洲央行帶來了沉重壓力——這些央行本周均維持利率不變。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周三日本央行決議后對記者表示:“在美國和海外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很高的情況下,很難判斷我們距離實現目標還有多遠。”
靜觀其變
就目前而言,各國央行最安全的做法似乎就是擱置政策——未來越是不明朗,就越需要靜觀其變。
政治動蕩顯然已經讓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撲朔迷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本月早些時候已經下調了對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原因是關稅導致貿易壁壘上升,以及圍繞關稅實施的政策不確定性。
經濟增長放緩通常意味著央行降息速度理應加快,但格外麻煩的是,關稅也可能引發通脹,而后者的央行應對措施則反過來是加息。
事實上,類似的“滯脹”現象對于各國央行來說可謂是最不愿看到的,在這種宏觀經濟形勢下經濟因美國關稅重壓而陷入停滯或衰退,但是央行又難以通過降息等刺激性的寬松政策舉措來提振經濟,因為自2022年以來的通脹仍然持續縈繞在整個經濟上空。
安聯貿易高級經濟學家Maxime Darmet表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飆升已成為各國央行的主要擔憂,因為它有可能大幅削弱經濟活動。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和高通脹的雙重影響正讓央行處境艱難。”
(特朗普上臺后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
“關稅無疑會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法國巴黎銀行中東歐、中東和非洲地區經濟主管杰弗里·舒爾茨表示,“對美國滯脹的擔憂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推遲降息,全球金融狀況趨緊,最重要的是,會出現負面的不確定性沖擊——我認為,這些對新興市場來說也都不是好消息。”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這一系列動蕩的“始作俑者”,特朗普對美聯儲接下來的走向卻自有其“偏方”……
特朗普北京時間周四早間在其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上發帖表示,隨著美國關稅開始逐步影響經濟,美聯儲如果降息會好得多。特朗普呼吁美聯儲“做正確的事”。
特朗普還補充稱,4月2日——他即將公布提高貿易關稅計劃的日期,將是美國的“解放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早些時候在國會聯席會議上曾發表講話時稱,將于4月2日開始征收對等關稅。
而從美股期權波動率指標來看,隨著本周央行超級周的落幕,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里,或許也確實已沒有什么比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更重要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