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月CPI超預期放緩,市場仍擔憂“暴雨”將至
美國勞工部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CPI增速全面低于預期和前值,反映了通脹繼續降溫的趨勢,但本次數據難以打消市場對于美國通脹前景的擔憂,市場擔心這一數據可能僅是“暴雨前的寧靜”。
分析師普遍認為,雖然美國2月通脹不及預期,但隨著美國關稅政策逐步落地,通脹未來仍可能面臨上行壓力,“滯漲”擔憂仍籠罩市場,對美聯儲降息構成制約。
美國CPI數據公布后,美股出現反彈,標普500指數在連續兩天大幅下跌后收漲0.49%,但盤中經歷多次下挫。高盛和野村證券均表示美股目前只是“戰術性反彈”,而非市場“逢低買入”的機會,宏觀環境具有較強不確定性,投資者仍保持謹慎。
市場擔憂2025年通脹反彈
美國2月總體CPI和核心CPI通脹雙雙回落,均低于市場預期,核心CPI環比漲幅從上月0.4%回落至0.2%,同比從3.3%回落至3.1%;整體CPI環比增速從0.5%回落至0.2%,同比從3%回落至2.8%。
從分項來看,油價和機票價格明顯降溫,反映經濟需求趨弱。一方面,全球油價持續下跌,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每桶69美元,促使2月CPI汽油價格環比下跌1%。另一方面,2月機票價格環比下跌4%,反映航空公司的需求轉弱。
盡管2月CPI數據全面低于預期,但機構普遍認為,由于美國后續關稅的不確定性,通脹放緩之路將更加曲折。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易峘表示,美國2月通脹數據中服裝和家具價格明顯回升,背后可能反映了關稅預期的影響,而隨著后續關稅政策的影響逐步顯現,通脹仍可能面臨上行壓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分析師肖捷文表示,從2月CPI數據看,需求放緩有利于抑制通脹,房地產和勞動力市場在2025年或不會成為通脹的主要來源,但后續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推高美國短期物價水平,增強通脹的粘性。中信證券海外研究分析師韋昕澄認為,預計美國總體CPI同比在4月前仍能因基數效應而繼續下降,但下半年存在反彈隱憂,2月CPI數據或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后續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推高了市場對于美國通脹有可能出現反彈的預期,當商家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時,將直接導致物價上漲,因此關稅政策下,美國通脹上漲的概率很大。
高盛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預計到2025年12月核心CPI同比增速仍將達到3.2%;核心PCE同比增速則維持在2.9%。富國銀行也在報告中表示,美國通脹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并可能在二季度出現反彈,預計年內將維持在3%左右。
美聯儲或仍陷兩難困境
有觀點認為,此次CPl數據的中的運輸服務中的機票分項數據,實際上也增加了市場對滯脹的擔憂。
肖捷文表示,此次通脹數據反映出了美國經濟總需求正逐步走弱。2月機票價格環比下跌4%,成為通脹降溫的主要原因,反映航空公司需求轉弱。
肖捷文稱,近期多家美國主要航空公司下調盈利指引。美國航空預計,其第一季度虧損將是此前預期的兩倍左右。西南航空下調了單位收入預期,理由是“宏觀環境疲軟,機票預訂和需求趨勢疲軟”。達美航空將利潤預期削減了一半。航空公司表示,隨著政府削減支出,政府差旅訂單已出現下降。
分析認為,當航空公司預期收入減少時,常用的應對策略之一便是降價促銷以提高客座率,因此導致票價大幅下降。而航空業的需求與宏觀經濟走勢密切相關,貿易、工業生產和消費者信心的變化都會對其產生顯著影響。航空貨運量的變化常被市場分析師用作判斷經濟走勢的一個重要信號。
航空業需求疲軟或許僅是美國經濟呈現下行趨勢的縮影。作為跟蹤美國GDP的重要模型,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對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增長預期大幅下調,從此前的上漲3.9%下調至衰退2.4%,從分項來看,貿易與消費成為美國經濟的主要拖累。
美聯儲后續降息將面臨兩難局面,既不能貿然降息以刺激經濟,也不能繼續實施緊縮政策避免通脹惡化。在不確定性持續加劇的情況下,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的預期節奏更難達到一致。
根據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即便市場預期通脹在年內或因關稅上行,但目前仍然認為,美聯儲年內首次降息將在6月進行,預計2025 年全年利率將下調約70個基點。
肖捷文預計,美聯儲或將在3月18至19日的議息會議上按兵不動,決策者或將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同時上調通脹預測。鮑威爾大概率不會對于上半年降息給出指引,而是強調要在不確定性的“風暴”中繼續保持定力與謹慎,重啟降息或在三季度。
易峘認為,雖然當前美國增長動能出現回落,美股也出現調整,但考慮到經濟距離衰退仍有距離,而通脹存在潛在上行風險,預計美聯儲對于降息仍將維持謹慎,全年降息幅度1至2次,或不及市場預期的2至3次。
投資者仍保持謹慎
近期,包括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ISM制造業PMI的不及預期等經濟數據導致市場再度開始討論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促使市場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
韋昕澄認為,市場避險情緒的消除需要一系列而非一兩個“好數據”的催化,縈繞于市場的謹慎情緒可能還將在4月前延續。在美國通脹暫未反彈、增長疑慮尚未消除的環境下,需要關注美股估值回調的階段性風險,美元則可能在歐洲財政增支催化下偏弱震蕩。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固定收益主管維沙爾·坎杜賈(Vishal Khanduja)表示,就目前美國經濟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造成的市場波動性而言,2月通脹數據對轉變市場情緒幫助不大。
高盛交易部門也表示,美股依然脆弱且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盡管2月的CPI數據低于預期疊加機構降低持倉推動美股出現短暫反彈,但投資者當前更傾向于“逢高賣出”,而非長期持有。
野村證券國際跨資產策略師查理·麥克埃利戈特(Charlie McElligott)稱,當前市場普遍認為,美股的反彈仍屬于“戰術性反彈”,而非“逢低買入并長期持有”的機會。
麥克埃利戈特表示,投資者認為,美國股市仍受特朗普政策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同時,科技巨頭的估值和盈利預期也正在經歷調整,這一系列因素使市場的不確定性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