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的危險深淵:從“拜登通脹”到“特朗普滯脹”?
美國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通脹率再度上升且經濟活動放緩,這再度引發了人們對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可能陷入滯脹(即經濟同時面臨低增長和高通脹)的擔憂。
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強勁的假日季后,1月份消費者支出降幅創下近四年來最大,美國人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日益加深。而企業也同步警告稱,特朗普政府的激進關稅政策將導致物價上漲。
盡管許多經濟學家警告不要過分依賴一個月的數據,尤其是當數據受到嚴寒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時。但是,如果滯脹風險在未來幾個月成為現實,美聯儲勢必將需要面臨艱難的抉擇——究竟是支持勞動力市場,還是中斷其長達數年的抗通脹斗爭。
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表示,“空氣中彌漫著滯脹的味道。即便我們目前還沒有到那一步”。
他指出,“事態發展,尤其是過去一周的事態發展表明:情緒指數正在走軟,支出也在走軟,對通脹的擔憂——至少是通脹預期,則正在上升。”
人們情緒低落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議程。其中包括對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征收懲罰性關稅,以及他承諾大幅削減公共支出——此舉導致大量聯邦工作人員遭遇失業。
軟、硬數據全都發出警報
截至目前,最令人擔憂的信號無疑來自于對經濟預期和市場情緒的調查。經濟學家將這些信心調查和預期指標統稱為“軟”數據。眾所周知,它們的波動性很大,同時很容易受到新聞事件的影響。不過,雖然這些“軟”數據往往無法準確預測實際經濟活動的表現,但依然會被人們視作經濟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過去幾周的數據顯示,2月份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跌幅已創下了近四年來最大,反映出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信心普遍下降。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則升至了202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人們預期近期雞蛋價格上漲以及特朗普計劃征收關稅將導致物價進一步攀升。
巴克萊銀行全球研究主席Ajay Rajadhyaksha表示:“如果消費者信心下降,在某個時候你就會開始擔心,消費實際上將是下一個受到影響的。”
大大小小的企業也已對未來發出了警告。
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Jim Farley近期表示,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關稅的提議將給美國汽車業帶來 “巨大沖擊”。Chipotle Mexican Grill則對鱷梨和酸橙等食品可能被征收關稅提出警告。
與此同時,小型企業也報告稱,他們凍結了擴張計劃,提高了價格,并愈發擔心自己入不敷出。根據哈里斯民意調查(Harris Poll)顯示,近60%的美國成年人預計特朗普的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
而在“軟”數據發出刺耳警報的同時,“硬”數據的表現也同樣令人感到擔憂。
“硬”數據是那些通過客觀統計和實際交易產生的結構化數據,能更為真實地反映經濟實際運行結果。而眼下,大多數“硬”數據(包括收入、勞動力市場和產出)均表明美國經濟正在放緩。即便1月份消費者支出下降可能部分歸因于南部的寒冷天氣和洛杉磯的野火等特殊因素。
受服務業拖累,本月美國商業活動擴張速度已創下了2023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1月份零售銷售額也創下了近兩年來最大降幅。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最新的GDPNow預測模型顯示,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活動可能面臨萎縮——盡管這一早期預測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再度出現變化。
“硬”數據出現疲軟的另一個跡象是: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從220000人激增至了242000人。其中尤其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比去年同期高出約四倍,這可能是特朗普裁減政府雇員和承包商勒緊褲腰帶的鐵證。
“這是經濟衰退的開始嗎?我們不會這么稱呼它,”Piper Sandler首席經濟學家Nancy Lazar表示。“但這種經濟不確定性正在造成更疲軟的背景。”
從“拜登通脹”到“特朗普滯脹”?
毫無疑問,特朗普政策變化的快速步伐,正在加劇政策不確定性,這本身就可能會給企業和家庭支出帶來沉重壓力。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示:“我們都坐在這里,試圖過濾掉噪音,尋找經濟的真實面貌。但噪音本身也有其自身的經濟后果。” Swonk認為,今年晚些時候美國面臨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部分原因便是特朗普議程的順序。
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那些落地最快的政策措施——提高關稅、限制移民、削減聯邦工作人員和合同——都容易拖累短期經濟增長。而那些有益于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他和國會共和黨人正在推行的減稅措施,則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生效。
ING Financial Markets首席經濟學家James Knightley表示:“減稅和放松管制等‘利于經濟增長’的政策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相反,政府一直在關注產生‘負面經濟影響’的政策。”
目前,有著“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從今年1月20日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前夕觸及的高點大幅回落,債券投資者紛紛開始猜測美聯儲將不得不從過度擔憂通脹,轉向更多關注經濟增長。美聯儲官員也已開始承認,在通脹率仍然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可能出現放緩。
這種情況長期以來其實一直困擾著央行官員,他們試圖竭力實現維持物價穩定并達成就業最大化的“雙重目標”。但眼下,這兩個目標正互相沖突:如果美聯儲降低利率以支持勞動力市場,將冒著引發通脹重燃的風險。然而,若長期維持高利率以抑制物價上漲,則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
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德(Jeff Schmid)在周四的演講中表示,“最近通脹率創下40年來新高,現在還不是放松警惕的時候。”他指出,商業不確定性可能拖累經濟活動,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在通脹風險和經濟增長擔憂之間尋找平衡。
目前,令許多經濟數據最為擔心的無疑依然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特朗普上周表示,計劃在3月4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并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額外10%的關稅。
“這可能會造成重大打擊,”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Daco表示,“而且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用國內生產來抵消這一影響——建廠往往需要數年時間。”
Daco預計未來12個月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35%至40%,較年初上升了約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上一次出現真正失控的滯脹局面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當時物價壓力的消失并非僅僅因為高利率壓低了通脹,而是在經過多輪高利率政策后,通脹預期被徹底壓低,而這一舉措則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之后物價壓力才得以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