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源自民眾的“金點子”何以落地見效?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將再次帶上承載著民意的議案和建議,共赴“最高議事廳”。
這些源自民眾的“金點子”何以落地見效?
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共同舉辦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典型案例新聞吹風會,介紹代表建議的形成過程以及有關部門辦理代表建議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對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9235件,交由213家承辦單位辦理,其中包括225件重點督辦建議。按照有關規定,2024年10月各承辦單位均已辦理完畢并答復代表。
在225件重點督辦建議中,有一件來自一名深耕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40多年的代表——姚建萍。
姚建萍是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研究所藝術總監。在基層走訪調研中,她發現旅游市場對刺繡非遺項目的開發存在盲目性、缺乏深度融合等問題。帶著一手資料和深入思考,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姚建萍提出關于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標準化的建議,這份建議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具體承辦,被納入202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建議。
“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重點督辦建議辦理方案,與姚建萍代表溝通,進一步聽取代表意見。”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李曉松當天介紹說,去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組成調研組專程赴蘇州開展調研,與姚建萍代表當面溝通,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
如今,非遺領域標準化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中國非遺保護中心開展非遺標識管理規范調研,將修訂非遺標識管理辦法、加強非遺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了2025年工作要點。
人大代表深入調研得來的建議,被納入了相關部門的工作要點,轉化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具體舉措,這正是代表建議辦理成效的縮影。而這樣的案例,并非少數。
在吹風會上發布的10個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典型案例中,有的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在國務院出臺的政策文件中得到體現;有的部門接到代表建議后多次實地調研;教育部認真吸納代表建議,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交通運輸部多次與代表溝通,推進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多措并舉下,“紙上建議”變為“路上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二級巡視員韓俊麗在會上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年累計與代表溝通1000余人次,采納代表意見建議300余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45項,代表關于將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設立全國統一心理健康援助熱線、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等意見建議相繼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
辦理建議的過程也是相關部門改進工作的過程。在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9235件代表建議按期圓滿辦理,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計劃逐步解決的占76.15%。
“通過代表建議工作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將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到國家機關各方面工作中,這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詮釋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真諦。”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主任郭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