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發行和繳款放量+5000億元MLF到期,資金面或維持緊平衡
人民銀行17日進行1905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為1.50%,與此前持平;鑒于當日有229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385億元。
上周(2月10-14日)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5749億元資金,此外財政部開展9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操作,中標利率較2024年11月下降16BP至2.00%。現金回流或有所放緩,疊加OMO持續凈回籠,資金面延續緊平衡態勢,尤其是下半周緊張程度有所加深,R001再度升至2%以上。
資金面再度轉緊,資金價格整體走高。DR001在1.85-1.91%附近高位波動,R001則從1.85%上行至超過2.0%,日內高點一度達到2.2%以上,二者周均值分別較前一周上行7BP、6BP;隔夜和7天資金利差縮小,一度倒掛,DR007從1.8%上行至1.94%,R007從1.8%上行至2.03%,二者均值分別較前一周上行7BP、3BP。
本周(2月17-21日)逆回購到期10443億元,其中19日到期量高達5580億元;18日MLF到期5000億元,25日續做,將形成短期資金缺口;政府債凈繳款規模約為5175億元,較此前一周有所上升;同業存單到期量4785億元,高于此前一周的2130億元。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表示,本周資金面臨的擾動加大,盡管逆回購到期降至10443億元,但周二有5000億MLF到期;周一和周三凈繳款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且周四為繳稅截止日。盡管2024年央行常在政府債繳款、稅期等外生因素集中擾動時加大對資金面的呵護力度,但這樣的特征并未在1月出現。在當前銀行凈融出偏低的狀態下,也不排除資金面波動加大的可能,需要妥善應對。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分析稱,資金面利空因素偏多,還要闖三關。一是政府債發行上量,單周凈繳款達到5000億元以上,高于前幾周的2000多億元,不過央行可能出于配合財政的考量而加大投放;二是公開市場到期量較大,18日MLF到期5000億元,加上逆回購合計到期1.5萬億元,按照此前經驗,MLF到期多用逆回購填補短期資金缺口,這意味著逆回購存量可能維持在1萬億以上的高位,銀行在逆回購利率基礎上加點融出,資金價格可能繼續偏高;三是稅期,納稅申報截止日推遲至20日,21日和24日走款,不過2月并非繳稅大月,對資金面擾動將小于1月。資金面面臨多重擾動的情況下,資金面或難顯著轉松,可能維持緊平衡狀態。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指出,資金面可能維持緊平衡狀態。本周政府債發行和繳款顯著放量、MLF到期、稅期等因素或將擾動資金面,在匯率貶值壓力沒有顯著改善的背景下,央行可能無意引導資金顯著轉松;從資金融出結構來看,貨基、理財融出增加,也意味著資金價格偏高。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銀行2月13日發布2024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總體基調上,延續“適度寬松”,重申“強化逆周期調節”等;此外,新增“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流動性方面,保留“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政策工具箱補充完善后,對于資金價格的管控或進一步增強。
國盛證券指出,報告新增了“強化逆周期調節,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表述,這意味著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相機抉擇的特征將更加突出。未來降準、降息的節奏與力度可能會綜合考量穩增長、穩物價、穩匯率、防風險等多重關鍵因素。
此外,人民銀行2月14日發布2025年首月金融數據。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06萬億元。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8.52萬億元,同比增長7%。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稱,金融數據“開門紅”主要源于強勁的企業信貸,或源于兩點:一是春節錯位令企業短期融資更集中在1月;二是新的化債資金使用或偏慢。1月金融數據“開門紅”后,可持續性或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結合央行在2024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再度重申“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后續,貨幣政策或密切關注國內信用環境,并根據經濟、金融數據的表現來調整政策工具,以實現全年經濟主要目標。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躍進 021-2609310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