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從人均用鋼蓄積量角度看未來我國的用鋼需求
前言
鋼鐵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基礎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機械制造等領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鋼鐵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國際地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鋼鐵工業迅速崛起,從1949年到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從15.8萬噸增長到10.19億噸,1996年粗鋼產量突破1億噸,一躍成為全球粗鋼產量第一的國家,且連續28年穩居全球鋼鐵生產和消費第一位。
在工業化進程快速發展以及鋼鐵產量呈指數型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展現出了比美、日兩國更快的鋼鐵積蓄速度,不過,雖然目前我國社會鋼鐵蓄積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鋼鐵蓄積量與美、日等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將從我國人均鋼鐵蓄積量的角度來淺談下未來我國用鋼需求缺口情況。
一、何為人均鋼鐵蓄積量
我們將社會上積存的鋼鐵制品存量稱為“社會鋼鐵蓄積量”,社會鋼鐵蓄積量是反映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而人均鋼鐵蓄積量,指一國社會總的鋼鐵蓄積量人均值,人均蓄積量越大,說明這個國家建設的越充分,越是發達國家。人均鋼鐵蓄積量可以廣義的計算為社會鋼鐵蓄積總量/人口,而社會鋼鐵蓄積總量的流入與流出如圖1所示。
圖1:社會鋼鐵蓄積量流入流出示意圖
資料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發達國家人均鋼鐵蓄積量
一個國家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其鋼鐵產量和鋼鐵蓄積量一般會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增長,達到一定的峰值以后,鋼鐵產量開始出現下降,人均鋼鐵蓄積量也逐漸趨于穩定。英國、美國等先期發達國家的鋼鐵積累時間較長,美國在鋼鐵蓄積量達到20億噸時基本出現穩定,英國為4億噸,日本為15億噸,韓國為5億噸。從人均鋼鐵蓄積量來看,美國達到鋼鐵總蓄積量頂點時的人均蓄積量為8.8噸,英國為7.6噸,日本在10.5噸左右時人均蓄積量開始企穩,韓國在完成工業化時人均鋼鐵蓄積量達到了9.5噸。
圖2:發達國家人均鋼鐵蓄積量(單位:噸)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三、我國目前人均鋼鐵蓄積量
對于我國目前的鋼鐵蓄積量,由于歷史數據部分缺失以及計算標的稍有不同而眾說紛紜,筆者經過大量資料查詢以及對在冊數據計算,大致推導如下三個階段:
·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尤其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以后才迎來快速發展。而新中國建立之前的鋼鐵產量更是微乎其微,根據1983年商業部廢舊物資科技情報中心的調查報告估算,1949年之前我國的鋼鐵積累量約為1億噸。
·1949年~1999年間,由于我國鋼鐵產量較低,且需要依靠鋼材進口來滿足國內供應缺口,故該50年間我國的鋼鐵蓄積量基本等于產量總和+凈進口量總和,約為15.3億噸。且該數據也與鞍山金屬協會于2012年發布的《資源再生》期刊中所提到的“物料平衡”理論,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世界主要國家鋼鐵蓄積量與其鋼產量的統計分析得出,1980~1999年間,我國的鋼鐵富有系數約為10,按此公式計算所得1999年我國鋼鐵蓄積量為14.9億噸的數據相印證,故在1999年時我國的鋼鐵產品積蓄量約為15億噸。
·2000年后,我國鋼鐵產量進入快速增長通道,且2005年開始我國首次成為鋼鐵凈出口國,自此,我國鋼鐵蓄積量要綜合年度粗鋼產量的流入以及鋼材直接凈出口與間接凈出口的流出。鋼材直接凈出口數據2005年開始中國海關總署按月度進行發布,間接凈出口量需根據我國主要出口產品如家電、汽車、機械、輪船、集裝箱等的制品鋼材使用量及出口個數來進行折算估計。故根據數據統計計算分析與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我國社會鋼鐵蓄積量約為120億噸,人均鋼鐵蓄積量約為8.3噸,2023年我國社會鋼鐵蓄積量約為128億噸、人均鋼鐵蓄積量約為8.9噸。
圖3:1949年~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鋼聯數據
圖4:1997年~2023年我國鋼材凈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鋼聯數據
四、未來我國鋼材需求量預估
從鋼材蓄積量的視角,能夠感受到中國鋼鐵的巨大貢獻。目前中國的鋼鐵存量數據已經相當可觀,但人均鋼鐵蓄積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參考美日英韓,一個國家要完成工業化,人均鋼鐵蓄積量需要達到8噸~10噸,而東亞地區人口密度更大,需要更多的高層建筑,人均鋼鐵蓄積量也會更大,例如日本人均鋼鐵蓄積量達到10.5噸后才穩定下來。那么中國人均鋼鐵蓄積量要達到多少才算相對合理,除參考發達國家的穩定值外,還需考慮一下幾個因素:
- 城鎮化率:截至2023年末,我國城鎮化率為66.16%,完成“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下一步計劃要經過5年的努力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接近70%,雖然城鎮化建設再提速,不過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相比,我國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人均公路里程:從人均公路里程來看,美國萬人公路保有量近213公里,日本為94公里,而中國萬人公路保有量約27公里,僅為全球人均水平的1/2、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6左右;
- 鐵路營業里程:從萬人鐵路保有里程來看,美國鐵路總運營里程為26萬公里,萬人鐵路保有量為7.8公里;日本鐵路總運營里程為2.76萬公里,萬人保有量為2.2公里;歐洲鐵路總運營里程約為36萬公里,萬人保有量約為4.8公里;中國鐵路總運營里程約為16.2萬公里,萬人保有量約為1.16公里;中國鐵路總運營里程成績顯著,但萬人鐵路保有量仍較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 機場建設:目前美國機場總保有個數約為19700座,占全球保有量的1/3,日本也擁有眾多機場,而中國機場保有總量相對較少,航空運輸的便利性和覆蓋范圍有待進一步提高;
- 地鐵里程:基于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經濟發展迅速等因素,我國地鐵網絡不斷擴展,2024年世界地鐵里程最高的50座城市榜單中中國城市上榜28座,不國雖然我國地鐵里程數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但輕軌、單軌發展仍有較大空間;
除以上交通類的基礎設施外,其他諸如我國目前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后續發展空間以及目前中國自身的工業條件也需綜合考慮,保守估計我國人均鋼鐵蓄積量或達到11~12噸較為合理,假設我們取最大值12噸來計算,那我國鋼鐵蓄積總量需達到170億噸才算基本完成工業化。而隨著鋼鐵行業近幾年積極推進“去產能”和結構調整升級轉型,我國粗鋼產量未來或趨于穩步下降的態勢,預計近幾年粗鋼產量或將處于10億噸的規模上下,據此數據計算,預估到2029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工業化的發展。
五、總結
當鋼材蓄積達到一定量時,廢鋼就會成為鋼鐵冶煉的主要原材料,對鐵礦石的需求將逐漸減少,即可降低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對中國鋼鐵價格保持合理區間具有重大意義。
不過據我們文中數據計算我國目前鋼材蓄積量水平以及考慮到我國當前大部分鋼材產品尚未達到折舊周期,廢鋼資源供需始終處于緊平衡的狀態,尚不能有效支撐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需求,所以短期來看,至少5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國鋼材需求仍有較大缺口且主要來源于粗鋼的產出,只不過伴隨著下游用鋼結構的轉型,行業上存在一定的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