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出增長提振東盟11月制造業,區域內表現差異顯著
標普全球(S&PGlobal)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1月份東盟制造業的采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份的50.5上升至50.8,是六個月來的首次增長,也是近三個月的最高水平,反映東盟制造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分項指標觀察,區域內各經濟體表現差異顯著。
報告顯示,東盟制造業經營狀況11月延續回暖態勢,得益于11月產出的穩固且更強勁的增長,增長率環比加快。由于產出增加,企業重新增加了采購活動。然而,需求趨勢繼續降溫,新訂單增速從7月的近期高點進一步回落,為九個月來最低。需求疲軟使企業對新增員工更加謹慎,從而導致制造業就業人數出現新的下降。
11月數據顯示,成本壓力在此前幾個月緩和后出現輕微反彈,投入成本通脹率加速至三個月高點。因此,東盟制造商品的售價也以8月以來最快的速度略微上調。
最后,對未來一年產出的信心在10月觸及五個月低點后于11月有所改善。盡管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對未來擴張抱有信心,但信心水平從歷史來看依然偏低。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經濟學家瑪麗亞姆(MaryamBaluch)表示:“11月,東盟PMI指數略有上升,達到三個月高點50.8,這得益于更強勁的產出增長和增加的采購活動。然而,盡管需求仍在增長,但增速已降至九個月低點。新工廠訂單在過去兩年半中部分受到出口銷售下降的拖累,這對于未來增長至關重要,近期這一趨勢引發了一些初步擔憂。此外,價格壓力加劇,可能會增加挑戰。不過,東盟的生產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本月信心水平有所上升?!?/p>
中國銀河證券新加坡經濟顧問宋生文接受新華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東盟PMI總體數據略有上升,部分原因是受調查涵蓋的7個東盟國家中有5個產出改善的推動,但7個東盟國家的制造業表現好壞參半。例如,標普全球菲律賓制造業PMI在2024年11月升至53.8,為2022年年中以來的最佳讀數,企業對未來幾個月的銷售增長持樂觀態度。
標普全球馬來西亞制造業PMI在2024年11月跌至49.2,為6月以來的最低讀數,標志著制造業連續第六個月收縮,新訂單在5個月內第四次萎縮。
另一方面,標普全球印度尼西亞制造業PMI在2024年11月升至49.6。雖然這標志著工廠活動連續第5個月收縮(<50讀數),但這是序列中速度最慢或“最不糟糕”的。盡管新訂單下降,但產出和購買水平5個月來首次實現增長。同時,由于一些國家(例如越南)的惡劣天氣條件、運輸問題和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的困難,可能影響交貨時間和投入成本。
展望未來,世界各地的企業將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做出反應,尤其是2025年美國關稅上調的威脅。這可能導致東盟PMI產出和新訂單讀數更加強勁,以及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關稅生效之前提前向美國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