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互換便利首次500億操作意味著什么?
10月21日,央行發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操作結果公告,首次操作金額500億元。今日知情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預計未來央行還會根據市場走勢、機構需求等情況,擇機開展操作,并合理確定每次操作量;累計操作量達到5000億元限額后,將視情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
具體來看,10月21日,央行發布公告顯示,為更好發揮證券基金機構穩市作用,央行開展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額500億元,采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5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為20bp。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是額度的概念,央行會根據參與機構需求,分次開展操作。例如10月21日央行官網發布的首個操作結果公告中,操作金額為500億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為保障首次操作順利開展,10月18日央行在上海清算所注冊了首只互換便利央票并上市流通,中金公司已成功運用上述央票開展首筆融資。
業內專家表示,互換便利央票可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流通,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機制,支持機構跨市場開展相關業務。
10月18日,央行與證監會聯合印發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確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
央行委托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征分檔設置。通過這項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向資本市場,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央行在首次操作中還根據機構需求換出了國債,目前相關操作還在進行中。據悉,此前央行與相關部門協調推進了央行所持國債的跨市場轉托管事宜,確保后續操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