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期逆回購利率今日下調10個基點,影響有多大?
9月23日,央行進行745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5%,此前為1.95%;進行1601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70%,與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387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959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財聯社表示,考慮到7月份7天期逆回購基準降息10個bp,所以此次14天期利率也跟隨調整,并與7天期保持穩定利差。
深圳某券商固收首席也表示,今日央行操作是對上次7天期逆回購降息的“補降”,對市場影響較小,目前來看各產品表現平穩。
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早盤走低,其中7天期下降超過10個基點,截止上午11點,DR001加權利率報1.9293%,DR007報1.8737%。
7月22日,央行宣布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將操作利率由1.8%調整為1.7%,實現自2023年8月以來首次下調。
另一位大型券商銀行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除了補降之外,此次14天逆回購調降還考慮到季末和國慶長假的資金需求,作為局部的降息,對市場面和銀行同業拆借成本暫時未看到明顯的影響。
Choice數據顯示,9月23日國債期貨開盤,30年期主力合約漲0.24%,10年期主力合約漲0.08%,5年期主力合約漲0.03%,2年期主力合約漲0.01%。
7天期逆回購政策利率地位得以強化
9月23日,在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兩個月之后,14天期逆回購利率同步下調。
東吳證券分析師陳李認為,在7月份利率雙降的背后更能看出央行對新一輪貨幣政策框架的“構圖”:7天期逆回購利率政策屬性強化、MLF對LPR利率的參考作用有所下降。
李超認為,6月19日潘功勝行長在陸家嘴論壇上的發言提出“未來可考慮明確以央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了這個功能。其他期限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順由短及長的傳導關系”,因此,后續將由7天期逆回購利率作為核心的政策利率。
觀察到LPR緊隨逆回購利率同步下調,陳李認為,MLF利率對LPR利率的參考作用相對減弱,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系正在逐步理順。
對于為何7月22日調整7天期逆回購利率之后,時隔兩個月才下調14天期逆回購,上述銀行業分析師認為,應該是央行根據市場利率和政策目標等綜合考慮,各項工具的操作時機。
另一位銀行機構交易員則認為,14天期逆回購是非常規操作期限,因此操作時機有限。
是否影響銀行負債成本?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核心目的之一是降低實體部門融資成本,強化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
此次調降14天期逆回購利率會不會間接影響銀行負債、融資成本?對此,中信證券明明認為,短期融資影響不大。
此次14天期逆回購補降,本質上是對上一輪7天期逆回購利率調整的政策延續。
7月22日,不僅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時隔11個月以來再次下調至1.7%,LPR利率也緊隨其后,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調10個基點至3.35%和3.85%。
此前,東吳證券分析師陳李認為,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下行仍是制約貨幣政策實施的較大阻力,但4月叫停手工補息以來,企業部分違規高息存款被禁止,銀行資金成本有所下行,相當于間接的存款利率調降,因此從整體來看7月份LPR利率調降對凈息差的影響相對可控。
上述大型券商銀行分析師認為,上周LPR未能繼續下探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多數市場機構的預測,此次調低14天期逆回購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政策關注點或許還是短期利率而非長期利率水平。
該人士認為,在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的消息發酵兩周以來,未見正式的否認。而且市場呼聲一直比較強烈,多數市場機構觀點傾向于正式操作和落地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這對銀行業的利潤影響比較大,需要慎重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