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調研:安徽省內主要區域建筑鋼材規格緊缺情況有所緩解
整體回顧:6月前后,全國鋼廠陸續進入虧損狀態,其中電爐鋼廠情況相對嚴重,在虧損至300元/噸上下時,全國電爐鋼廠在7月陸續進入停產狀態。在省外鋼廠帶頭停產后,省內電爐鋼廠也不再強撐著生產,多數選擇跟隨停產。疊加需求緩慢復蘇,市場資源被持續消化,出現了規格短缺的情況。不過供需雙弱格局下,矛盾并沒有進一步加劇,維持了緊平衡態勢。
新老標資源仍在置換中,商家入庫行為謹慎。鋼廠陸續復產后,市場直發銷售占據主導。鋼廠當天生產規格和社庫中基本以小規格為主。隨著傳統旺季的到來,需求繼續復蘇后,市場商家對規格短缺的感受變強。
一、市場缺規格情況較前期有所緩解
調研主要以合肥區域為主,8月中旬有做過粗略調研,結合本次的情況來看,比較明顯的變化如下:
1、前期整個市場22mm規格都比較缺,部分鋼廠資源一度到完全無貨的狀態,近期隨著鋼廠的排產,情況好轉,短期看基本能滿足正常的銷售,但依舊是偏少的;
2、12米的螺紋鋼雖然一直都是缺的,但是相較于前期來看,目前要更缺乏一些,主要還是前期在消化庫存時,商家會有意識的留一些好銷售的規格,這其中就包括了12米的資源,后隨著不斷的售賣,而補充又比較困難,因此感官上就是市場上12米的資源在逐步的減少。
整體來說,螺紋鋼方面,依舊是大規格稍缺,其中MG規格以12-16mm為主,其余規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少,MCJ近期12mm供應也稍稍緊張。盤螺方面,10mm為常規售賣規格,8mm則是看各家自身庫存情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省內鋼廠小規格生產為主,省外資源存流入可能
近期省內鋼廠的生產情況也有一定變動,市場也在傳省外資源的可能流入,筆者下面對這兩方面進行一定的闡述說明。
首先是省內鋼廠的大致情況說明,其中也結合了對鋼廠代理和市場商家的電話詢問結果,展示如下:
然后是省外資源流入情況說明,相對而言,近期周邊材和北方山西材有一定的流入趨勢,但從北方或山西材來看,前期試探性的少量盤螺流入后,銷售情況不佳,主因還是在需求稍差,以及終端的認可度不高,并且也不具備了以往流入資源的比較關鍵的特性—極低價。而周邊資源方面,前期部分鋼廠生產量有限,省內基本能消化完畢,近期隨著全國的陸續復產,周邊比如江蘇,資源有試探流入的打算,不過目前看還處在最初的洽談階段,暫時推進有限。
三、市場緊缺規格后續演變
目前省內相對較缺的是12米的資源、9米大規格以及除10mm以外的盤螺(這里高線由于用量等的原因,省內基本能做到供需的適配,暫不做具體說明)。其中12米的資源多用于橋梁隧道,雖省內一直在說基建需求托底房建需求,但對于絕大多數商家來說,接觸到的房建用量是遠高于基建的,因此市場雖缺,但影響并不算大。而9米的大規格,隨著鋼廠的階段性生產,加之目前需求的復蘇有限,整體的供需依舊處在緊平衡狀態。盤螺方面,市場確實是有稍缺的跡象的,但更多是由于部分項目的資源指定,對于非指定的項目,各資源可以做到互相替換。且省內部分電爐鋼廠出于自身利潤等的考慮,重心在盤螺生產上,后續也有補全規格的打算。
綜上,目前市場供需矛盾并不過分尖銳,且隨著新老標的陸續置換完畢,商家少量的入庫,短期基本能維持目前的緊平衡狀態。后續鋼廠有增產和補規格計劃,市場缺規格的情況或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