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四季度外部不確定性增加
隨著時間進入9月,外貿旺季又已開啟。近日,記者走訪外貿大省江蘇多地發現,今年以來受電子產品海外去庫存接近尾聲、船舶等行業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等因素影響,江蘇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快速增長,拉動全省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不少企業訂單充足,加緊生產。但不少企業也認為,部分國家和地區對華貿易政策趨緊,地區沖突等黑天鵝事件不斷令這股“回暖”充滿不確定性。展望四季度,不少受訪者給出審慎態度。
1-7月外貿積極因素超預期
不久前,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24000TEU級集裝箱船離港海試。一旦成功交付,將標志著該公司六艘同系列船型全部完成交付。上半年,南通新造船舶海工產品試航46艘次,同比增31.4%。
數百公里開外,連云港港近日首次完成鋼軌出口,服務“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尼日利亞的鐵路項目建設。上半年,連云港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長7.96%,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29%,成功實現生產“雙增長”。
一南一北兩大港口齊發力,折射江蘇外貿新氣象。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江蘇貨物貿易進出口3.15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8.1%。其中,出口總值2.02萬億元,增長7.5%。
“全省外貿進出口重點指標增勢穩定、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姜昕說。一組數據可見一斑。今年前7個月,江蘇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82萬億元,增長6.2%,占全省進出口總值57.8%;民營企業進出口1.43萬億元,增長13%,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5.7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至45.5%;機電產品出口1.38萬億元,增長9.1%,其中集成電路、手機、船舶分別增長35.7%、39.5%、59.8%。
“今年外貿形勢超預期,折射‘脫鉤斷鏈’不符合經濟規律,難以成功。”南京大學張二震說,江蘇實際使用外資、外貿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且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不斷邁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這些優勢已經得到市場認可,難以被輕易取代。
三大態勢值得關注
盡管外貿態勢超預期,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企業反映“成本上升”“‘內卷’變‘外卷’”,其背后潛藏的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多平臺發力,消費品出口企業面臨從“面向大B(企業客戶)”向“面向中B”轉變。多位受訪者表示,近年來受電商平臺快速發展、海外客戶下單趨于保守等因素影響,企業客戶正變得“碎片化”。“比如銷售一萬臺空氣凈化器,過去公司只需要面向幾個平臺幾個客戶就能實現,現在不但平臺多起來,各種主播也多起來,每個渠道都要鋪貨幾百上千臺,企業銷售總量沒變,但運營成本大幅增加。”蘇州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銷售總監章海蕓說。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電商“爆款思維”影響,不少工廠型企業被迫以超低成本進行生產,一旦出現滯銷等情況極易放大經營風險。
二是高性價比產品受歡迎程度提升。多家不同行業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外市場分化明顯,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市場受通脹等因素影響,購買力下降,潛力較大的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市場則受制于當地收入水平,也對價格較為敏感,致使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大增,中高端產品銷售遇阻。“海外對于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反過來考驗企業內部管理能力,不僅需要強化管理,降低成本,也需要堅持專業化,從細分市場中找出路。”南通動感服飾在線商務有限公司CEO周偉說。
三是部分行業出現“回流”。記者在占江蘇進出口“半壁江山”的蘇州市看到,部分電子產品海外訂單回歸成為拉動當地外貿發展的重要動因。“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后發現,海外市場的基礎設施、供應鏈配套不及預期,綜合成本并不會比國內低。”蘇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業內人士對“回流”持續性存疑,普遍認為這并不意味著“走出去”的企業會放棄海外布局,而意味著國內外兩套模式并存,由此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增加了企業經營難度。
四季度外部不確定性依舊較高
面對新形勢,不少企業對四季度外貿態勢保持審慎態度,且普遍關注兩大變量。
一是部分國家對華貿易政策調整。不久前,歐盟、加拿大先后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稅,巴西等國也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增稅。多位受訪者認為,這類對華貿易政策調整非單一企業能夠應對,亟需進一步強化行業協會等組織的力量,以龍頭牽引積累共識,強化上下游整體抗風險能力。
二是部分地區沖突持續發酵,引發物流等價格波動。多位受訪者表示,近年來黑天鵝事件頻發,致使物流成本、匯率價格等大幅波動,在當前企業普遍利潤下滑情況下,一不當心就會陷入虧損。“全球滾裝船中,中國擁有的不到5%,運力‘卡脖子’已影響到汽車出口。”一位業內人士說。多位企業負責人期待政府層面能出臺政策,進一步支持企業建設公共海外倉等外貿基礎設施,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強化保險、貸款等服務供給,助力企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