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美債海外持倉小幅增長3.3%,外資持續尋求國際儲備多元化
日前,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24年6月,海外投資者(以下簡稱“外資”)持有美債總規模環比增長783億美元至82104億美元,上半年外資累計凈增持美債2660億美元,較2023年末小幅提升3.348%。
當月,在美聯儲會議打擊年內降息預期、CPI數據顯示通脹降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場對美元資產票息價值的青睞重現。數據顯示,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6月經歷“觸底回升”走勢,前半個月一度震蕩下行近35BPs,此后寬松預期落空帶動收益率回升近半,全月收益率累計下行17BPs左右,官方投資者也在反復調倉中衡資產配置布局比例。
機構認為,美聯儲貨幣政策再次滯后于通脹曲線的風險有所上升,美債長端收益率“易上難下”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風險溢價方面來看,美國通脹中樞的上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市場共識,大概率增加其經濟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未來美債期限溢價或成為長端美債收益率的潛在拉動項。
日元調整壓力促使日本連續三個月大幅拋售美債
美國財政部目前僅公布持有美債的前20位海外官方投資者持倉數據,2024年6月,有13個國家和地區選擇增持美債,合計增持幅度為783億美元,上半年相關月度統計數據多數為增長。截至6月末,外資持有美債共計82104億美元,目前美債的海外持倉中,46.61%為各國/地區官方持有,而在官方持倉配比方面,中長期美債占比92.99%。
6月份,前十大美國海外“債主”持倉調整“增減各半”。其中,5個增持的國家地區中,買入幅度最大的法國累計增持242億美元,總持倉量排名由上月的第十位晉升至第九位,英國和加拿大也顯著加倉,當月分別增持181億美元和174億美元,持倉量分別達到7415億美元和3748億美元。
與之相對,總持倉量排名第六位、代表對沖基金興趣的開曼群島當月累計拋售美債171億美元,剛好回吐前一個月的增幅,持倉規模回到此前4月份數值——3194億美元。
作為美債前兩大海外“債主”,日本和中國未延續前一個月的集體拋售,調倉選擇再度“背道而馳”。面臨支撐日元壓力的日本繼續拋售,而中國持倉反彈。
具體來看,6月,中國所持美債規模回升119億美元至7802億美元,目前已經連續26個月低于1萬億美元。據新華財經回顧統計,在2023年3月的階段高點后,中國所持美債規模經歷了月度規模的“七連降”,2023年末兩個月,持倉量稍有回升,而今年年初的三個月又連續回落,在4月的短暫回升過后,5月又出現下跌。
據悉,中國持有美債規模的歷史最高點為2013年11月,當時達到了13167億美元,相較于彼時的峰值,中國持有美債規模已經縮減約5365億美元,這反映了全球債券收益率比價優勢的變化與我國在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分散資產風險方面的努力。
而日本持有美債規模連續三個月走低,相較此前在4月份和5月份的持倉量,已經分別減少375億美元和220億美元,跌至近八個月來的最低水平。重倉美債的日本近幾個月的持倉波動被視為干預匯市壓力下的調整。
日本央行賬戶數據顯示,日本政府可能在截至5月3日一周至少兩次干預匯市,合計斥資約9萬億日元,7月11日和12日又可能共投入約5.6萬億日元。有媒體援引數據稱7月日本投入366億美元干預匯市。
市場人士對新華財經分析稱,“結束負利率以后,日元一再走軟,日本通過出售美債為創紀錄的日元干預行動提供了資金。這種為了穩定日元匯率采取的干預需要日本掌握充足‘彈藥’,因此不得不減持包括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籌資。”
美債走勢印證市場“糾結”心態 海外投資者“轉戰”美元資產替代品
由于TIC數據的時滯性,參照數據發生時期的市場情況可以解釋其變動原因。數據顯示,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6月橫盤整理,雖然從宏觀數據尤其是通脹水平的角度來看,需要貨幣政策提供支持,但美聯儲當月在會議上的表態依舊“謹慎”,讓期待跨半年關口之際降息的投資者希望落空,由此帶來美債收益率走勢的“先下后上”。
彼時,長短期收益率倒掛顯著,多數機構認為4.5%是可配置10年期美債的點位。一直以來,長端利率由于風險溢價更高,在正常情況下會高于短端利率。結合歷史經驗來看,美債收益率倒掛可能還將預示著后續出現經濟衰退。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研報指出,10年期美債利率進一步大幅上行的空間有限,美國年內的二次通脹風險仍在,可能約束貨幣寬松空間。
而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經濟學家馬修·馬丁(Matthew Martin)也曾表示,未來美聯儲的寬松周期可能是漸進的,這也許會讓期望快速降息的投資者感到失望。
“當前,美債持倉的階段性增長,可能反映了各國官方投資者在不斷調整策略,買入美債替代黃金,兩者在流動性、避險屬性等方面存在較高的相似性與相互替代性。 ”某資管機構固收業務負責人稱。
不過,也有不少觀點指出,在全球形勢日益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各國央行推動國際儲備多元化、增持黃金是大勢所趨。例如,通過增持黃金可以降低各國對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儲備的過度依賴,從而提升國際儲備資產的安全性。
此外,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快速擴張的“潘多拉魔盒”效應還在持續顯現。截至當地時間8月18日,據美國債務時鐘實時數據顯示,當前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為35.168萬億美元,相較2023年6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32.04萬億美元債務總額,已經大幅擴張了約3.128萬億美元規模,也較今年年初剛剛突破的34萬億美元大關“再進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美國財政壓力的不斷積累,調整國債利息支付優先級排序、以美債違約轉嫁財政風險的可能性似乎在不斷提升,由此,美國信用體系和國際金融穩定也面臨著更多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主任古林查斯此前表示,美國的財政狀況在世界各國中“最令人擔憂”。IMF財政事務主管加斯帕也認為,美國的赤字很高,“現行政策的延續必然導致不可持續的財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