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和“質”兩個關鍵字打開中國經濟半年報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同比增長 5.0%。盡管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既有量的增長,又有質的提升,取得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
看增長之“量”: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常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統計顯示,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 6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5.0%。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 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對于我們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說,能夠實現 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
從就業看,上半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失業率穩定在5.0%。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就業收入穩定,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上半年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 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核心CPI基本穩定,同比上漲0.7%。
“得益于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持續恢復的支撐,以及我國就業優先政策的推動,為穩定擴大就業提供了支撐。此外,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也在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創造新型職業需求。”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啟貴表示。
從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同比增速持續回升至6.9%,從增長動能角度看,上半年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出口規模維持高位不僅得益于全球制造業高景氣,外需保持韌性,同時也有“低基數”效應,“下半年,預計出口增速回升仍有基礎”。
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看轉型之“效”: 向“新”向“綠”態勢更加明顯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來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首個“地面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中國經濟 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能。“在新質生產力加 快發展的推動下,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點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將持續為制造業投資 提供新動能。”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
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 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6%、22.8%、10.9%。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 快于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
“在美元加息周期見頂、全球制造業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以提升價值鏈水平和科技含量為指引,有效抵御了外部貿易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沖擊。我們看到,今年以來中國的傳統和新興行業均在擴大開放的同時積極布局海外,通過結合國內的生產體系優勢和海外的廣闊需求來有效提升競爭力,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威靈頓投資副總裁、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郁嘉言表示。
上半年,我國產業向“綠”轉型態勢也更加明顯。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我國新能源產業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 34.3%,配套產品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5.4%、16.5%。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
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 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今年上半年,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顯現,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較以往更為復雜。從二季度當季情況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對此,國家統計局表示,要全面地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但從基本面看、從中長期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
據統計,二季度我國經濟體量超過3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億元,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也在扎實推進。
展望下半年,溫彬表示,宏觀政策上,下半年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發力空間。“由于一季度經濟運行好于預期,且去年新發萬億國債集中至今年使用,上半年財政政策有所克制。上半年新增一般債進度和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均低于過去5年同期。未來隨著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貨幣政策繼續更加精準地支持,聚焦關鍵環節發力,我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國家統計局也表示,當前國內外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不少,但是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對于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有清醒的認識,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