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開展臨時正回購或逆回購,業內:利率走廊概念落地
在與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后,央行又于今日發出重磅信號。
8日,央行發布公開市場業務公告稱,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從即日起,人民銀行將視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時間為工作日16:00-16:20,期限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臨時隔夜正、逆回購操作的利率分別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減點20bp和加點50bp。
業內專家表示,央行推出臨時正逆回購公開操作,意在提高央行公開市場資金面調控的效率和精準度,可能在月末、月中面臨流動性波動時進行操作。同時,引導短期利率,發揮利率走廊的作用。
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曾表示,調控短端利率時,中央銀行通常還會用利率走廊工具作為輔助,把貨幣市場利率“框”在一定的區間。目前,我國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總體上寬度是比較大的。這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定價的作用,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
而央行今日推出的臨時正逆回購操作工具起到的正是利率走廊的作用。華創證券指出,本質上央行的臨時正逆回購操作是利率走廊的概念。央行臨時正逆回購機制,代表了央行重啟正回購,信號意義重大。
“慮到目前金融市場情況,央行臨時推出正逆回購公開操作,意在提高央行公開市場資金面調控的效率和精準度,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并影響債券市場預期,這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與央行借券出售進行有機配合。”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從推出的時點來看,目前央行已被證實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此次推出的工具主要也將配合債券借入,更好的調控流動性。“在當前流動性過多的背景下,我們理解,還是為了央行回籠流動性服務的,而回籠流動性也是為央行調控長期利率服務的。畢竟,如果央行通過賣債,可能會帶來流動性緊張,那么利率走廊上限其實是給了央行操作的一個補充。”華創證券表示。
那么,央行可能會在什么時候運用新工具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央行此舉增加了一個日間流動性管理工具,有助于穩定市場流動性,預計央行對隔夜的逆回購操作不會太頻繁,可能在月中和月底、季末操作。
“金融機構可能在月末、月中面臨流動性波動,央行通過日間流動性操作可以更好穩定市場流動性。這也是落實央行行長潘功勝的講話,加強7天逆回購引導作用,引導短期利率,類似發揮利率走廊的作用。”明明認為。
“從美歐等央行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間并不完全固定,央行需要綜合資金面情況、宏觀經濟趨勢、貨幣政策目標等進行考量,靈活操作,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平穩市場,并釋放政策取向及引導市場預期等。”周茂華指出。
此外,央行此次推出臨時正逆回購機制,也將起到調控利率的效果。華創證券認為,隔夜利率下限降低到1.6%要正回購,封死資金利率下限;隔夜利率漲到2.3%則要吸收流動性。從近一年實際情況看,隔夜利率觸發1.6%的下限次數要多于觸發上限2.3%的次數。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指出,如果市場流動性充裕,短期市場基準利率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有可能比7天期逆回購利率低20個bp以上,央行可通過臨時正回購吸收市場流動性,避免市場利率低于臨時正回購利率;反之,如果市場流動性偏緊,短期市場基準利率DR007有可能比7天期逆回購利率高50個bp以上,央行可通過臨時逆回購投放市場流動性,避免市場利率高于臨時逆回購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