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命懸一線”之際:美國將日本列入匯率操縱監測名單
連續六連跌、再度逼近160大關的日元,眼下無疑已再度被送入了“ICU病房”。不過,在兩個月前曾扮演“急救醫生”角色的日本當局,如今卻可能面臨一個難題:
還能不能出手救?
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周四發布的半年度貨幣報告中,未將任何國家標記為匯率操縱國。不過,此次美國當局將日本添加到了匯率操縱“監測名單”中。這再度引發了外界對于日本干預行動,是否會在未來引發美方更多不滿的猜測。
美國將日本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美國財政部于2016年4月首次設立匯率政策監測名單,歷年來修訂后目前認定的標準有三條:
①該經濟體與美國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②該經濟體全球經常賬戶盈余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3%;③該經濟體持續單邊干預匯率市場,持續凈外幣購買量超過該國GDP的2%。
任何滿足上述三項標準的國家,都會被美方歸類為需要“加強分析”的經濟體之列,這相當于被視為匯率操縱國。經過美國政府的審議,被認為存在匯率操縱的國家可能面臨各種制裁。
而僅滿足三個標準中兩個的經濟體,通常會被列入美國財政部的“監測名單”。
在最新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將矛頭對準了日本龐大的雙邊貿易和經常賬戶盈余,不過倒是并沒有對其今年4月和5月的干預行動過多指責。
美國財政部周四在其半年度外匯交易報告中寫道,“財政部的期望是,在大型、自由交易的外匯市場上,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經過適當的事先磋商,才能進行干預。日本在外匯業務方面是透明的。”
根據業內統計,今年早些時候,在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34年低點后,日本已花費了創紀錄的9.8萬億日元(約合620億美元)進行外匯干預以支撐日元。這一數字已超過了日本在2022年干預時花費的總金額。
不過,相關干預行動可能確實在事先已與美國和其他G7經濟體打過招呼。今年4月,美日韓三邊財長會議曾就日韓高度關切的本國貨幣近期快速貶值的情況交換了意見,并商定就匯市波動保持溝通。
除了日本外,此次美國財政部匯率監測名單上的其他國家與地區,去年11月份的上次報告相比并沒有變化:中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仍被列入其中。
日元“命懸一線” 日本當局還救不救?
對于美方的最新舉措,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周五表示,美國將日本列入貨幣監測名單,并不意味著日本的外匯政策存在問題。林芳正指出,外匯匯率反映基本面至關重要,穩定的外匯水平是可取的。日本政府將繼續密切監控外匯市場動向,并繼續就外匯政策與其他國家進行磋商。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日內也指出,不認為美國認為日本的外匯政策存在問題。日本將根據G7協議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密切溝通,防范過度和無序的外匯波動可能對經濟造成傷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然此次沒有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其中三項標準的羅列依然“頗有門道”。
事實上,仔細統計不難發現,即便算上4月和5月的兩次干預,日本從數據層面確實還沒有達到觸發“持續單邊干預”的第三項標準的門檻。日本2023年的名義GDP約合4.2106萬億美元,日本只要干預規模不超過842億美元,其實就不會觸發上述提到的2%門檻。而目前,日本當局在年內的干預量離一紅線其實還相距了逾220億美元。
但如果人們仔細盤算這筆數據賬,這其實也正給日本當局接下來的行動留下了難題,它還能不能再出手捍衛日元了?至少表面上,美國留給日本干預的空間可是不多了呦……
而目前,雪上加霜的是,日元匯率近來其實又已經“不行”了。
周四,日元已連續第六個交易日兌美元出現下跌,創下了3月以來最長的連續跌幅。日元在當天紐約時段收盤時接近于1美元兌159日元,這是1990年4月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距離1美元兌160.17日元這一年內低點也僅有一步之遙。
以Shinichiro Kadota為首的巴克萊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只要美日利差超過某個閾值,即使利差有所收窄,套利交易引發的日元拋售也有可能不會減少。”該策略師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元兌日元匯率將在160左右交投。
值得注意的是,與今年早些時候日元持續疲軟引發日本當局干預不同的是,日本官員最近幾周似乎已對干預更為謹慎。6月初,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表示,官員們將繼續關注匯率走勢,但干預應該是有限的。
這令一些業內人士開始猜測,日本當局最終是否會放棄再捍衛日元,轉而選擇“躺平”。Monex外匯交易員Helen Given表示:“我越來越相信,貨幣官員正在放棄日元。收益率的差距現在實在是太大了,美聯儲現在只打算在今年降息一次,這一差距不會在短期內有實質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