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疲弱“助力”下,日本5月出口創下近一年半以來最大增幅!
由于日元持續處于低谷狀態,日本的出口實現了自2022年底以來的最大增幅。
日本財務省周三(6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5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13.5%,為連續第六個月增長。這一增幅超過了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的12.7%,并且是自2022年11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分地區看,日本對美國出口增長23.9%,對中國出口增長17.8%,對歐盟出口下降10.1%。
從出口產品劃分來看,汽車出口增長13.6%,包括半導體制造設備和電子元件也有所增長。
數據還顯示,5月日本進口增長9.5%,與預期相符。5月的貿易逆差從4月份的4660億日元擴大到1.22萬億日元(合77億美元)。
超預期的出口主要是受日元匯率疲軟的推動。日本財務省指出,5月份日元兌美元的平均匯率為155.48,日元較上年同期貶值了14.9%。
瑞穗證券的經濟學家Ryotaro Tsuchiya稱,“日元走軟對出口商來說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考慮到進口支出也更加膨脹了,日本需要向外國支付更多的錢,這將增加企業的成本。”
日元疲軟支撐了出口制造商的利潤,第一季度其利潤增長了23%;但與此同時,進口商卻越來越擔心成本推動型通脹會卷土重來,因為進口商可能會通過提價將原材料成本上漲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根據帝國數據銀行5月份的一份報告,在接受調查的日本企業中,有超過60%的企業表示,日元走軟會損害它們的利潤。
此外,日元持續疲軟引發了人們對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能再度抬頭的擔憂,這可能會對消費者造成壓力。5月份的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兩年多來最大降幅,表明日本家庭越來越擔心日元疲軟引發的持續通脹。
對此,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周二(6月18日)在國會重申,當局需要監控日元和進口價格對整體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