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增速連續7個季度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為高質量發展增后勁
“2021年甘肅經濟總量突破了萬億大關,2022年以來,甘肅經濟增速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任振鶴13日在國新辦召開的“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甘肅將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為高質量發展打基礎、蓄動能、增后勁。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甘肅全省經濟總量在2022年、2023年分別達到11201.6億元、11863.8億元,增速分別高于全國1.5和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甘肅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825.4億元,同比增長5.9%、位居全國第九。
甘肅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光彩,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據信息等新興產業茁壯成長,蘭州新區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居19個國家級新區前列;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平涼至慶陽鐵路已開工建設,引洮供水工程讓四分之一的甘肅人民告別了“靠天吃水”的歷史。
任振鶴表示,甘肅將立足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產業發展“三個不平衡”的省情特征,圍繞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四大行動,重點做好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質量、增強能量、做大總量的“五量”工作,譜寫富民興隴新篇章。
在盤活存量上,甘肅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的優勢,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優勢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一批“老字號”正在成長為根基穩固、枝繁葉茂的“產業樹”,“十四五”以來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59家。
在引入增量上,甘肅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大力改善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與央企連續三年集中簽約,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投產。2023年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金額突破了萬億元大關。浙江巨化集團硅氟新材料項目投資410億元,落戶“石油老城”玉門,刷新甘肅工業項目的投資紀錄。
在提高質量上,甘肅集聚了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一院三所”、蘭州生物所等優質科創資源,在重離子物理、生物醫藥、冰川凍土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科學院蘭州近物所研制的國內首臺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碳離子治療系統在甘肅投入臨床應用,實現了重離子超大型裝置國產替代,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4個掌握重離子臨床治療技術的國家。
在增強能量上,甘肅將86個縣市區按縣域分為城市服務型、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生態功能型五種類型,因地制宜引導分類發展,著力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富縣、文旅名縣和生態大縣;近三年新增了16個百億縣域,累計達到36個。
在做大總量上,甘肅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才能實現追趕進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一年一進步,三年邁大步,2023年經濟總量達到2012年的2.2倍。
“下一步,甘肅將重點在抓機遇、強筋骨、作貢獻這九個字上下功夫”,任振鶴說,“一是抓機遇,深入落實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國家戰略,找準定位、放大優勢,更好地把國家政策轉化為發展實效。二是強筋骨,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三是作貢獻,把國家所需和甘肅所能結合起來,在資源能源、糧食安全、生態建設等方面更好地體現甘肅擔當、展現甘肅作為、貢獻甘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