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更高的債務風險
“布雷頓森林體系:過去80年與未來展望”國際會議暨2024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7日至2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關于通脹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全球通脹總體已經緩和,但很難回歸到過去的低通脹時代。對于全球經濟而言,未來最大的挑戰(zhàn)是更高的債務風險。
王一鳴表示,過去30多年全球經歷了較長期的低通脹時代,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后推出的量化寬松政策似乎都沒有拉動通脹,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吸收了通脹壓力,特別是金融全球化吸收了巨量流動性。而現(xiàn)在,全球化倒退、經濟碎片化伴隨著地緣政治沖突、供應鏈重構等新因素不斷出現(xiàn),共同推動了通脹。
在他看來,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更高的債務風險。疫情后全球債務水平大幅提升,全球債務總額已接近GDP的250%,尤其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債務規(guī)模迅速擴張,比如美國政府債務接近35萬億美元。
這種變化對未來意味著什么?王一鳴認為,一方面由于通脹的粘性,利率依然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債務成本會持續(xù)上升,特別是早期零利率時代的債券到期后,高利率債券占比提高,負債結構發(fā)生變化,將進一步推高債務成本,而要降低利率又受到通脹約束,導致債務風險會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維持高利率,將抑制本已疲弱的經濟增長;降低利率,又難以有效抑制通脹。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空間也在收窄。
同時,主要經濟體為抑制通脹,已經在收縮資產負債表,但利率又不能大幅調降,流動性擴張將受到抑制。這將影響到股市、債市,也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他認為,未來通脹、債務、利率等變量相互交織,而債務風險會持續(xù)攀升,如果不能有效應對,會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穩(wěn)定,拖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