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產業帶”推動高質量出海
近年來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異軍突起,國內眾多產業帶陸續加入跨境電商賽道,“跨境電商+產業帶”成為當前外貿主要形態之一。2024年國內產業帶面對的不僅是跨境藍海,還要能實現更加長久的高質量出海,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希音(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正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產業帶拓展“出海新藍海、新增長極”,推動“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品牌力躍升。
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拓展全球
產業集群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僅輕工產業集群就多達幾百個,在區域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各大跨境電商平臺開始加大與產業帶合作,通過深度服務助力當地企業更加精準、高效地拓展海外商機。
2023年9月,跨境電商平臺希音曾宣布推出全國500城產業帶出海計劃,三年內將深入全國500城產業帶,把產業帶與數字貿易和數字化柔性供應鏈貫通,提供從生產端到市場銷售、再到品牌成長的一體化賦能,幫助產業帶拓展全球市場,獲得品牌提升。
記者了解到,自推出“500城產業帶計劃”以來,各地產業帶賣家加速通過希音平臺出海,從2021年至今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國300多個不同城市產業帶。在業內,希音從自營品牌起家,在原有的自營品牌模式下,憑借按需生產的敏捷供應鏈模式,利用實際市場需求來預測銷售和控制生產,最終減少生產過剩。如今,通過平臺模式下持續深化的500城產業帶計劃,希音按需生產“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模式正在從服裝產業向更多產業裂變,幫助產業帶上行跨境電商出海的同時,也把這套能力通過平臺化賦能給更多產業帶賣家。
出海不是過剩產能的消化,而是柔性供應鏈讓市場需求和供應更為匹配,通過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提升產業帶新質生產力,同時也實現普惠中小賣家。在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國內特色產業帶需要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才能勝出,借助更新的數字化理念和數字化手段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和加速創新,最終實現產業帶整體的產能變革和升級。
億邦智庫發布的《跨境電商行業2023產業帶品牌出海洞察報告》認為,跨境電商+產業帶為高質量出海提供了強勁動力。中國跨境電商產業帶各有特色,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下,諸多傳統外貿產業帶通過跨境電商實現了全球業務拓展。
“中國制造”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級
當前,我國產業帶出海已從粗放式高速增長邁入精耕細作的品牌出海新階段。在國家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背景下,諸多傳統外貿產業帶依托跨境電商渠道和數字化服務工具積極轉型,進一步聚焦品牌打造及全球化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業帶品牌出海的路徑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以柔性供應鏈為支撐,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走上品牌國際化之路;二是貿易型商家從鋪貨向品牌轉型升級,借助跨境電商平臺打造自有品牌。
打造自有品牌、強化品牌力被視為“中國制造”出海的必然趨勢。希音方面表示,除了柔性供應鏈能力賦能給更多產業帶賣家外,也在積極協助產業帶賣家一同打造品牌力。希音平臺通過對產業帶賣家的一站式服務賦能,幫助其提升包括產品開發、市場趨勢、合規經營、供應鏈管理等一系列能力。對產業帶來說,未來不只是產品出海,更是產業帶整體能力和品牌力的出海與提升。產業帶要出海更要實現高質量出海,最終獲益的會是整個中國制造的綜合競爭力。
假發產業帶賣家鄧楠早年關注到海外消費者對假發的需求,通過上線希音平臺,不起眼的小眾產品第一個月就做到了5萬美元的銷售額;三年后,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200萬美元。對國內各地產業帶上無數類似商家來說,工廠型賣家想要發展品牌需要做到三件事:定位,塑造,營銷。在這過程中,希音為賣家的品牌化思路提供了完整解決方案。
“當前以希音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帶動的產業帶出海,讓中國優質供應鏈直接面向國際消費者,打開新的國際市場,促進產業升級。”申萬宏源研究商貿零售首席分析師趙令伊向記者表示,跨境電商+產業帶催生的出海新業態,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制造業向擁有自主設計理念和強勁市場競爭力的中國品牌轉變,從而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產業帶進入數字化創新驅動期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支持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鼓勵各地方結合產業和稟賦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
希音、阿里速賣通、抖音小店等國內新興跨境電商平臺通過各自獨特的特色和發展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賣家,逐漸在全球電商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未來,國內跨境電商企業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電商滲透率持續高增以及“中國制造”高性價比優勢,帶動國內跨境電商市場快速發展。此外,品牌出海、制造出海相關賣家有望受益于國內新興跨境電商平臺帶來的流量紅利。
希音跨境電商業務目前已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悉,此前希音方面表示,預計在未來三年幫助全球1萬個賣家年銷售額突破100萬美元,幫助10萬個中小賣家年銷售額達到10萬美元。
在賦能產業帶賣家共享國際市場紅利的背后,希音也在不斷完善適用于跨境電商的一體化智慧基建,包括投資超150多億元在國內深化布局集倉儲、物流等功能的一體化智慧供應鏈基地;設立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把“精益+柔性生產”前沿探索以及柔性按需供應鏈標準和方法論賦能給全鏈路商家和供應商。
“制造業國際化過程中需要建立新優勢。中國制造業未來一定要走提升附加值道路,附加值來自設計、工藝、產品等創新以及品牌力提升。”數字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表示,企業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讓供應鏈更加高效,實現個性化的同時又能做到整體效率提升以及品質標準。
胡麒牧認為,希音展示的“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就是用數字化工具去幫助商家持續優化供應鏈,通過柔性小訂單來解決生產均衡性問題,然后再通過對大量碎片化訂單進行全鏈路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從而實現柔性標準化的生產和提質增效,賦能更多產業帶新質生產力的打造和品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