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元!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持力度加大
4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 政策接續支持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
中國人民銀行指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是對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政策接續,在總結兩項工具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領域的融資需求。
202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202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支持制造業等領域設備更新改造。上述兩個再貸款額度均為2000億元,面向21家主要銀行,利率為1.75%,展期后最長期限3年。
中國人民銀行7日發布的消息顯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
“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發放對象、利率、期限等與原有的兩個專項再貸款一致,額度5000億元,較兩個專項再貸款額度之和(4000億元)增加了1000億元。”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利率為1.75%,向金融機構提供了成本較低的穩定資金,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服務,更好地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同時,也有助于支持金融機構落實好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從公布方案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資金利率與一年期MLF相比較低,對金融機構具有一定吸引力,這能夠通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繼而降低對特定主體資金成本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相關領域資金支持。同時,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實質上能夠起到杠桿效應,能夠放大金融機構向科技型企業以及專項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規模。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本次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望刺激相關產業的融資需求。此外,通過再貸款可以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有望促進社融增速回升。
再貸款“先貸后借” 其功能逐步豐富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實施方面,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申請,參考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發放貸款條件。金融機構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對貸款臺賬進行審核,對于在備選企業名單或項目清單內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
董希淼指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按照“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由金融機構參考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自主決策向經營主體發放貸款后,人民銀行根據金融機構申請,對符合要求的貸款給予再貸款資金支持,將市場化原則與政策支持有機結合起來,將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的積極性。
往后看,董希淼建議優化再貸款政策,可考慮將優質的中小銀行作為發放對象,以更好地支持中小銀行發揮體制機制靈活等特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在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中保持更加穩健的發展。同時,科技創新周期較長、不確定性高,建議適當延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期限,或增加展期次數,以更好地匹配科技金融發展的實際需要。
梁斯指出,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結構并重的調控思路,持續創設了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截至2023年末,我國共創設17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合計約7.51萬億元,其中有10項存續,7項到期。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利于結合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導向,在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資金投放力度,有助于培育宏觀經濟的壓艙石、推進器和增長極,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往后看,要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政策工具,使結構性工具既能實現定向精準支持,又能促進總量合理擴張、信貸均衡投放、價格穩中有降,還能在堅持系統思維的前提下加強政策工具創新與政策協調配合,加快培育增長新動能。
“出于穩定流動性的考量以及精準提升對相關主體金融服務的目標,我們認為再貸款在當前時點更為合適。”明明表示,再貸款是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其功能逐步豐富,更好地發揮央行引導資金流向、調整信貸結構的作用。從2020年以來再貸款落實情況來看,再貸款額度提升對貸款投放刺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有效降低了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
明明分析,與銀行直接發放貸款相比,再貸款最大的特點在于確保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的直達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此外,相比于普通貸款,再貸款還可以通過人民銀行釋放基礎貨幣,可以起到調控貨幣供給的作用。同時降低銀行的資金占用,減少資金成本,讓銀行留存信貸額度繼續支持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