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近日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在擴內需、促消費方面進行了諸多部署。
業內專家表示,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是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的重要舉措,對于激發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預期循環經濟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上升周期。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國務院日前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家電產品以舊換新等重點任務。
“2023年底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6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汽車、家電更新換代能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作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更新換代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鼓勵以舊換新不僅能有效促進老舊、高能耗產品淘汰,更能推動融合新技術、新設計、新功能的耐用消費品快速進入市場,實現消費結構升級與消費品質的提升。”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
朱克力表示,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方式,可降低消費者換新成本、提高換新意愿,從而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這一政策的有效實施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消費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品質、性能及環保標準的需求提升,同時國家面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重要任務。以舊換新行動有助于淘汰能耗高、性能落后的消費品,推動市場更新換代,進一步激活潛在消費能力。
循環經濟行業有望提速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等重點任務。
業內專家指出,在當前國內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消費品更新換代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有助于激發二手經濟、循環經濟潛能。
近幾年,居民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持續增長。閑魚數據顯示,2023年“雙11”期間,家電以舊換新交易額同比增長20%,手機以舊換新交易額同比增長191.4%。在過去一年,超過1億人在閑魚掛出閑置物品,閑魚日均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
“以舊換新行動給了循環經濟行業一劑有力的強心針。”閑魚總裁丁健說,目前國內閑置物品交易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預計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以舊換新行動能激勵消費者更換老舊產品,購買更加環保、節能、高效的新產品,提升閑置物品的流通規模,讓閑置交易行業乃至整個循環經濟迎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
洪勇說,以舊換新行動通過構建完整的回收鏈條,將廢舊消費品轉化為再生資源,降低對原始資源的依賴,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并且有望挖掘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循環經濟模式下,無論是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產業,還是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都將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認為,這一輪更新換新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對于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有重要意義。“回收+換新”等模式將加大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力度,提高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再利用能力,形成家電回收處置及精深加工生態體系,推進資源節約利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在回收循環利用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生產設備實施再制造”“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支持政策”等任務。
洪勇說,做好家電等消費品的回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首先應強化產品生產端的責任,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其次,應建設健全全面而高效的回收網絡體系,保證廢舊產品有效回收;再次,嚴格監督拆解與處理環節,避免不當處理造成的環境污染,并最大化回收有價值材料;最后,還需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引導企業及消費者積極參與到以舊換新活動中,并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與行動力。
賈少謙建議,盡快打通家電綠色循環經濟建設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健全完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廢棄、回收、流通和拆解處理的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補全相關規章制度短板。一是引導消費者依規廢棄產品,杜絕隨意丟棄;二是要求回收企業依規回收產品,杜絕廢舊產品流向私拆經營者;三是要求二手商依規完成產品翻新、檢驗和流通,杜絕有質量瑕疵的產品流向市場;四是要求拆解處理企業依規完成拆解,杜絕不合格拆解和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