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解讀:關于安徽及周邊市場螺紋鋼規格異常加價影響
2022年下半年開始,全國高爐鋼廠開始出現連續性虧損,2023年初,利潤情況雖有所好轉,但持續時間較短。在此情況之下,鋼廠積極尋求新的方法來解決目前生產虧損困境,由此產生了全國大范圍的規格加價調整情況。
1、省內市場螺紋鋼規格加價情況
從安徽省內情況來看,雖生產利潤情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整體也不容樂觀。從鋼廠角度來看,大規格螺紋鋼因加價較少,且產量較大,整體虧損較多。2023年下半年10月開始,鋼廠開始大范圍調整規格加價情況,且調整幅度較大。2023年初,省內鋼廠規格加價為:Φ12加120元/噸、Φ14加價30元/噸、Φ16-25位基礎價格、Φ28-32加價60元/噸,目前市場加價情況:Φ12加價140元/噸、Φ14加價60元/噸、Φ16、Φ22加價50元/噸、Φ25加價80元/噸、Φ28-32加價150元/噸。
具體來看,23年安徽主導鋼廠規格調整一共經歷了五輪(3月、4月、8月、10月、11月),以Φ18規格為基價,其他規格加價幅度達到了20-90元/噸的增量,其中大規格加價幅度較為明顯。具體如下表所示:
如圖所示,以Φ18規格為基價,整體資源加價幅度出現較大提升。隨著11月初鋼廠大幅度提交除Φ18規格以外加價情況下,市場出現較大反應。一方面,除部分主導鋼廠跟進規格加價,依舊存在部分鋼廠資源價格加價未能跟進的情況,市場存在不一樣規格加價體系;另一方面,由于主導規格Φ18規格鋼廠出廠并未加價,部分鋼廠生產減少,且省外流入資源此規格也相應減少。雖部分主導鋼廠反饋,資源生產比例并未有較大變動,但市場整體資源出現減少情況下,存在Φ18規格市場自行加價情況。但目前來看,由于鋼廠未有加價,市場現貨加價幅度、頻次并不大,多數Φ18規格平價資源為配貨發出。
在此情況之下,不難看出,未來市場很有可能出現Φ18規格市場加價幅度達到鋼廠對于其他主導規格加價幅度,為此我們在排除Φ18規格情況后再來看規格加價情況。
不難看出,在此情況之下,除Φ28-32規格,其余規格加價在前四輪基礎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
2、規格加價帶來的效果
10月之后,在行情有所好轉情況下,生產利潤情況確實有所好轉,但這種利潤好轉多是因為宏觀預期好轉,市場現貨價格上行所致,但規格加價調整并沒有做到實質緩解鋼廠虧損情況。從周邊市場來看,前期確實存在部分區域通過調整規格加價情況,希望能實現鋼廠利潤增加,但效果情況見仁見智。前期鋼廠大幅度調整規格加價主要是山東、江西兩個省份。但山東市場因產業調整,部分鋼廠調整建筑鋼材與其他品種生產比例,近年來建筑鋼材產量有明顯減少,市場現貨資源價格較為堅挺。
從江西市場現貨價格情況來看,從18年開始,陸續開始規格加價調整,12、14規格調整幅度在40元/噸,調整幅度不大,時間集中在2019年初;16規格調整幅度在120元/噸,時間集中在2020年中至2021年下半年;20規格調整幅度在100元/噸,時間集中在2021年中至2021年下半年;22規格調整幅度在80元/噸,時間是2023年8月;25規格調整幅度在60元/噸,時間是2021年初至2021年底。
從實際效果來看,價格調整后,短期確實對當地市場個別規格價格情況起到提振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提價效果趨于弱化。從表列可以看出,2018年小規格(Φ12)加價調整后,短期與周邊市場現貨價差縮減約50元/噸,但其余規格價格差未能有明顯縮小,其中Φ18規格區域價差逐年擴大,依舊只能以價換量。
3、后期省內市場情況預計
短期來看,市場部分規格資源價格對比周邊區域確實有所提升,以Φ25規格為例,價差有明顯縮小,但后期或將犧牲18規格資源價格。整體來看,預計市場現貨成交價格或將與鋼廠定價有所分化,預計未來市場存在兩種情況發生:一、鋼廠上調Φ18規格價格,或調整其他規格與Φ18規格的價格差;二、現貨Φ18規格市場加價行為大范圍出現。整體來看,反常規規格加價情況難以維系,現貨市場規格加價始終會回歸市場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