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月報:7月無取向硅鋼走勢將繼續偏弱運行
概述:回顧鋼市6月走勢,國內主要品種呈現寬幅下跌態勢,鋼價重心大幅下移。且上海于6月初正式解封,但下游復蘇進度處于偏慢狀態,需求釋放不及預期,商家情緒表現較為低迷。截至6月30日,Mysteel冷軋絕對價格指數為5865,月環比下降8.81%,年同比下降19.66%;Mysteel無取向硅鋼絕對價格指數為5767,月環比下降11.17%,年同比下降31.56%。可以看出6月無取向硅鋼價格還是呈現下行態勢,主要受原料價格大幅下跌,致使硅鋼生產成本有所降低。短期市場基本面如何?7月無取向硅鋼走勢如何?此文將做簡單闡述,僅做參考。
一、6月價格大幅下挫
筆者選取武鋼材質50WW800規格0.5*1200*C的市場三地價格作為分析,基于七月初沙鋼無取向硅鋼指導價較6月初下調750元/噸。上海市場現貨價格由6500元/噸下跌至5750元/噸;廣州市場現貨價格由6500元/噸下跌至5800元/噸;武漢市場現貨價格由6450元/噸下跌至5750元/噸。可以看出三大主流市場現貨價格下跌均超過700元/噸,還是因為下游需求不佳,商家出貨節奏有所放緩,鋼廠為保證7月接單量,不得不下調期貨價格。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前無取向硅鋼價格基本與2020年地持平,也是2021-2022年的最低點,與2020年同期相比貴800元/噸,與2021年相比低2650元/噸。
二、市場運行情況
成本方面:6月大型國營鋼廠硅鋼7月訂貨政策多以平盤為主,而在原料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反映相對及時,出廠價持續下調。
市場情況:目前國內汽車領域表現低迷,雖然國家有汽車下鄉政策來刺激汽車銷量,但現在汽油步入“10元”時代導致油車銷售情況不佳,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除一、二線城市以上普及較多以外,三、四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意向不高。導致國內汽車銷售情況較差。而主要應用在汽車應用的硅鋼品種也受到較大影響。商家出貨不暢。此外,上海于6月1日全面解封,市場需求有所好轉,但仍不及預期,去庫速度偏緩。
三、鋼廠政策部分下跌
政策方面,7月份國內多數鋼廠硅鋼調價政策基本持穩運行,部分鋼廠大幅下調硅鋼價格。具體來看,寶武7月無取向硅鋼價格政策平盤;鞍鋼、本鋼7月無取向硅鋼價格政策平盤;首鋼7月無取向硅鋼價格政策平盤;馬鋼無取向硅鋼基價平盤。沙鋼7月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出臺無取向硅鋼價格政策:無取向硅鋼:0.5mm*1200mm*C規格材質SG50W800鋼廠指導價5600元/噸,在6月價格基礎上下調750元/噸;其中6月份追補650元/噸。
四、進出口方面
Mysteel數據統計顯示,5月國內電工鋼進口量為2.39萬噸,同比下降44.3%;1-5月國內電工鋼進口量為13.28萬噸,同比下降37.56%。進口量依舊表現依舊疲軟,間接也說明了國內整體需求確實表現較差。
Mysteel數據統計顯示,5月國內電工鋼出口量為12.77萬噸,同比上升81.13%;1-5月國內電工鋼出口量為51.3萬噸,同比上升99.61%。可以看出5月電工鋼整體出口表現不錯,也是因為國際上多數國家通脹較為嚴重,導致國內外價差擴大。
五、下游需求方面
2021年全國發電設備產量13463.2萬千瓦,同比增長17.2%,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產量占比穩步提升,達到57.6%。2022年5月,全國發電設備產量為1486.3萬千瓦,同比上漲15.43%。可以看出五月發電量較四月有所回升,需求稍有回暖。
六、行業動態
6月6日,安鋼電磁新材料項目一期首卷成品下線儀式在安鋼集團冷軋有限責任公司舉行。據了解,項目分四期建設:一期建設1號無取向硅鋼生產線,可年產20萬噸無取向硅鋼和5萬噸取向硅鋼軋硬產品;二期建設常化酸洗生產線;三期建設2號無取向硅鋼生產線;四期建設全流程取向硅鋼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有力推動安鋼電磁新材料工藝技術成果轉化,形成年產40萬噸無取向硅鋼和10萬噸高磁感取向硅鋼生產規模。
6月29日上午,湖南漣鋼電磁材料項目開工儀式在國家級婁底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行。項目圍繞打通高牌號、高磁感、極薄全工藝硅鋼生產流程,提升硅鋼產品層次,填補產品結構空白。項目總投資70億元,分兩期四步完成。通過項目實施,漣鋼將在2025年,形成以新能源汽車、家電產品、智能制造等應用領域為主的中部地區最大的硅鋼生產基地,助力國家能源發展雙碳目標的實現。項目一期工程將于2023年6月1日投產。
七、總結展望
首先,供應方面,國內主要企業生產開工達產維持較高水平,重點企業基本達產率保持在85%左右,個別生產企業因訂單環比減弱而有所減弱,但是高端資源依舊一貨難求;民營類生產企業達產率相對偏低,大約在70%%左右,供應情況略微有一定壓力,部分或表現為增量困難,短期將繼續存在這種現象。
其次,需求方面,以發電機組、壓縮機、新能源等重點行業需求仍具備支撐,但6月上海解封后,仍不及預期,這給市場形成一定壓力。隨著消費政策逐步釋放,利空逐步退出,市場或將逐步好轉,但仍需時日。
綜合來看,宏觀面依舊乏力,供應有所下降,原料成本走低,而需求同樣不佳,理性評估供需關系不斷博弈背景下,無取向硅鋼價格或仍難擺脫低迷疲弱態勢。